中国女排在与泰国队的较量中遭遇历史性惨败,这一结果创下了队伍征战史上的最差纪录。令人玩味的是,中国排球协会此次并未如东京和巴黎奥运周期后那般进行官方总结。或许,在失去郎平与朱婷这两位往日的\"责任担当\"后,排协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归咎对象。
回溯过往,排协的决策失误早已埋下隐患。东京奥运失利后,即便郎平明确表示愿意继续执教至巴黎奥运周期,某些急功近利的决策者仍执意更换主帅。2022至2025年间,队伍始终在消耗郎平时代积累的底蕴,仅在关注度较低的世界联赛中偶有亮眼表现。更令人忧虑的是,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长期忽视,使得当郎平培养的核心队员状态下滑时,队伍实力立即现出原形。可以预见,当龚翔宇、李盈莹等最后一批\"郎家军\"退役后,中国女排或将彻底沦为世界排坛的二三流队伍。
巴黎奥运周期的争议同样令人扼腕。排协将失利归咎于朱婷\"空降影响配合\"的说辞显得尤为荒谬——若无这位核心球员的出色发挥,队伍恐难在小组赛阶段取得头名。无论是东京还是巴黎周期,郎平与朱婷在为国效力的过程中承受了过多本不该有的压力与指责,最终却落得被污名化的结局。
作为资深球迷,在经历东京奥运的失望后,观赛心态已趋于平和。竞技体育的兴衰本为常态,在失去明星球员与传奇教练的新周期里,女排的首要任务应是稳固基础实力,而非苛求巅峰表现。
当前国际排坛格局深刻演变,欧洲诸强持续进步之际,中国女排却显露出发展滞后的疲态。若非在世界联赛中几场险胜,战绩或将更为难堪。若真心谋求长远发展,排协与地方俱乐部亟需转变思路——应当鼓励更多年轻选手赴欧历练,即便参与次级联赛或担任替补,其锻炼价值也远胜于在国内\"宇宙联赛\"中枯坐冷板凳。
对于见证过2012、2020、2024三次奥运失利的资深球迷而言,此次败绩的痛感已不似往昔强烈。若朱婷、袁心玥等核心球员确定缺席下个周期,队伍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将更为冗长。但愿这次挫折能转化为宝贵的经验,为中国女排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